專營標籤貼紙,標籤機,條碼機,傳真機,條碼貼紙
    關於我們   標籤資訊   最新訊息   常見問題   條碼貼紙規格列印測試   聯絡我們
最新訊息 > 省博蛋糕好吃,爆款創意難尋

文章来源:由「百度新聞」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"http://epaper.oeeee.com/epaper/A/html/2019-01/05/content_448.htm"

街談前一段北京故宮彩妝刷屏朋友圈,廣東省博也不甘人后,開始賣起了蛋糕。目前開發出幾款單品,一款是覆盆子海鹽芝士蛋糕,名為“粵藏”,意指廣東省博豐富的藏品。還有兩款,分別為模擬省博建筑造型的芝麻海鹽芝士味蛋糕“粵光寶盒”,以及靈感來自清代廣東外銷扇的奶油芝士青蘋果可可蛋糕“風尚”。由于這幾款蛋糕制作費時費力,目前顧客需要提前預訂才能買到。消息一出,網友樂了———果然是“吃省”,連出個文創產品都跟吃有關系。在各大博物館花大力氣開發產品,爭搶文創市場的今天,這塊“省博”蛋糕還是有它獨特的賣點。比如說,以我所見,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的大小博物館、畫廊,紀念品來來去去,無非就那幾樣,不是畫作復制品,就是雨傘、扇子、冰箱貼、手機殼、膠帶等等,同質化嚴重。這些出品,雖然名字都叫“文創”,可是創意卻越來越少,游客見多了,難免審美疲勞。比較而言,賣蛋糕,還是挺有新意的一件事。作為“吃省”省博,這個點子可以說沒有辜負家鄉父老。但是從市場和產業角度,省博蛋糕這個手工作坊式的創意,恐怕是無法成就現象級銷量的(OK,省博可能會說咱本來就沒打算靠這個來掙錢,那再另說)。首先它不便攜,只能堂食不能帶走,外地參觀者就不方便打包拿走,再說省博咖啡廳也坐不下那么多來吃蛋糕的參觀者,因此注定是小圈子樂賞之作。其次,從設計角度,它跟省博的藏品乃至歷史沒啥關系,除了口感,精神上令人回味的地方嫌少了一些。第三,目前熱銷,主要還是基于群眾的好奇心理,吃食主要還是圖個新鮮。換句話說,逛博物館買文創品,蛋糕像“開胃菜”,不是“必點菜”。要成為游客必買必點的文創經典之作,還需另辟蹊徑。近年來“文創”逐漸成為業界熱詞。從北京故宮文創產品年產值超10億元,到大英博物館天貓開店,一個月吸粉超30萬,都可見文博界世界級大IP的賺錢能力。而據2015年的統計,大英博物館藝術衍生品營業收入年均高達兩億美元,該博物館來自政府的資金支持只占其總收入的30%,紀念品銷售遂成為主要收入來源之一。因此文創品做得好,是可以反哺博物館建設和維護的。做文創,噱頭要有一點,但更重要的是對市場的精細調研和游客口味的準確把握。從這個角度而言,要做到專業、做成產業,單靠一塊蛋糕,恐怕還無法擔此大任。好的文創品,永遠不缺市場。博物館賣東西,利用的主要是游客心理。用中國人最害怕的一句話來講,就是“來都來了”,怎么也得買點兒。畢竟在博物館買東西不同于網店、商場買,它勾起一段回憶、記錄一段旅程。比如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唐朝仕女頸枕“墜馬髻”售價人民幣160元,可能網上買類似頸枕也就二三十,我看到喜歡得不得了,咬咬牙買了———值錢的依然是創意。據說臺北故宮博物院另一款爆款文創“朕知道了”膠帶,就是全球征集創意大賽兩位學生的作品,常年暢銷。希望省博也能不拘一格凝聚人才創意,開發出經典之作。□獸獸

關鍵字標籤:top-cake.tw